■本報記者 劉慧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出生率下降,勞動比重下降,基本養老保險的保障有限,第一支柱難以應對國內日漸嚴峻的養老問題,第二支柱尚處于起步階段還沒普及,第三支柱在國內的發展相比國外有些滯后。在日前舉行的中國養老投資年度高峰論壇暨2019《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發布會上,嘉賓們探討了養老金“三支柱”發展現狀。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董克用表示,我國基本建立起國際上“三支柱”體系: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養老保險,還有企業年金、養老年金。2018年開始試點第三支柱,但結構不夠均衡,主要依賴第一支柱,大家認為第一支柱最重要,而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占比非常小。
富達國際亞太區(日本除外)董事總經理拉杰夫·米塔爾表示,中國“三支柱”養老金體系,第一支柱是國家資金。目前,快速老齡化人口、獨生子女政策、龐大的退休金體系都給中國帶來負擔。在發達經濟體,社保責任由政府雇主和個人共同承擔,是“三支柱”養老金體系。中國正在進行改革,政府鼓勵民眾承擔更多養老儲蓄的責任,促進養老金第三支柱的發展。引進外資將促進國內養老金體系的完善,因為外國資管公司在產品設計、客戶服務、投資管理方面擁有經驗。
富達國際亞洲區(日本除外)及中東地區董事總經理何慧芬表示,澳大利亞和日本都有“三支柱”,和中國養老金的建構相似。澳大利亞的第一個支柱是由政府出資的養老金,60歲以后可以領取每個月的養老金。第二個支柱是保障型基金,是1992年成立的。第三個支柱是個人儲蓄。日本也是“三支柱”,第一支柱已變成全世界最大的養老基金——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委托海外或本土基金經理管理。第二支柱與澳大利亞不同,大部分是固定收益的發展。第三支柱是2001年開始的,2004年再加上個人儲蓄計劃,基本針對年輕人。英國是多層復雜的系統,公共的系統由政府出資,也有政府和雇員一起的固定收益或DC固定繳款。養老金問題從世界上看,從第一向第二、第三支柱在發展。中國內地第一支柱不大,第二支柱發展較緩慢,第三支柱剛剛起步。
當天發布了《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螞蟻金服財富事業群常務副總裁祖國明表示,在今年的報告中,調查對象有73%屬于18歲到34歲的年青一代,盡管受訪者的平均儲蓄額不高,但儲蓄的愿望和意愿已從2018年的46%提升到今年的50%。年輕用戶在養老意識方面有所加強,但在準備方面略顯不足。有超過60%的年輕調查者認為,政府養老金及現金儲蓄是未來退休的主要來源。但他們認為,從前兩年剛開始發展的第三支柱,才是最終的養老解決方案。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增加已出現障礙。
本文地址:http://www.gfwjjx.com/guandian/178740.html
人近年來虛火上升的“養老熱”,造成了大量并不符合老年人需要以及老年服務市場需求的“機構”,包括政府興辦的特大型養老機構,社會資本投資的養老地產、高端養老機構,等等...[查看全文]
2010年3月,根據市政府機構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將原市人事局、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職責進行整合,組建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簡稱市人保局),為市政府工作部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