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省兩會上,有政協委員表示:“有些員工患了職業病,但因用人單位沒有參加工傷保險,或單位破產解散等原因,沒辦法得到基本的醫療保障!痹卺t衛組分組討論現場,一位政協委員感嘆:職業病多發,有的地方的職業病統計報告卻為零。(見1月28日《新快報》)
如果說職業病報告真的為零,那絕對是一件好事?墒聦嵳娴娜绱藛?一個簡單的道理是:哪怕一個地方的環境很好、產業很發達、勞動者防護意識很高,但現實中,職業病及潛在職業病都是難以杜絕的,只是表現形式不同,或輕或重而已。比如長時間暴露在噪聲環境、粉塵環境中工作,多多少少都會有耳鳴、咳嗽等現象;再如,白領群體廣泛存在肩周炎、頸椎病等,也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感受。
當一個地方,特別是職業病多發地區的職業病報告上報數字是零,只能說明用工單位沒有如實調查統計,或者勞動者沒有如實反映情況,以及職業衛生監管部門履職不到位。
具體來說,對用工單位而言,職業病報告弄虛作假主要出于兩個原因,一是不愿投入防護資金——用人單位有義務保證防治職業病所必需的資金投入,采取措施減少或者消除相關危害因素,此外,如果沒有依法參加工傷保險,勞動者被確診為職業病后,其醫療和生活保障也依規定由單位承擔;二是規避責任風險——用人單位法定代表人和實際控制人一般都是本單位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職業病危害及因管理不到位、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的后果要承擔責任。
對于一些勞動者而言,防護意識不足,不懂也不敢在身體不適時主張合法權益。而對于一些職業衛生監管部門而言,下面企業報什么就是什么,下面“端什么菜就吃什么菜”,不看“菜”的成色,甚至下去檢查時也多是走過場,導致職業病統計情況不實,甚至縱容了某些單位弄虛作假。此外,也不排除一些地方,為了數據好看,在上報數據的時候難免“合理想象”一下,將大病說成小病,把數據往小了寫。
雖然這種“職業病為零”的情況較為極端,但數據不實的情況在不少地方存在。說到底,推卸責任是重要根源。比如,一些污染嚴重的企業員工患了職業病,企業支付了治療費用或進行了賠償,有關部門往往認為既然已經花錢“消災”,就不必再上報——職業病高發,說明工作環境不達標、以往防治工作落實不到位。而這背后又是一系列責任。
對于職業病的預防和治療,國家層面十分重視,出臺了很多精細化的檢驗標準,要求有關部門加大對職業病的預防和治療。其中,職業病統計報告就是一項重要設計。只有統計數據詳實、數據分析到位,才能更有針對性地給職業病的防治提供“藥方”。
真心希望“職業病報告為零”的情況真實無誤,而不是某些環節做手腳后的結果。
本文地址:http://www.gfwjjx.com/xinwen/169298.html
人劉永富介紹,十八大后,中央對扶貧工作的重視力度空前,習近平高位推動,要求“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扶貧工作,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如期脫貧、所有貧困縣要...[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