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烏蘭察布4月13日電 (記者 張瑋)“按當初我們投保的保額,應該得到賠付款386萬元,可現在保險公司給我們的賠付補償款僅有64萬元。”13日,孫彩兵向中新網記者訴說道。
孫彩兵是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供濟堂鎮六合堂行政村的村民。2018年,孫彩兵種了530畝小麥、332.5畝油菜籽。為了多一份保障,他購買了農作物種植保險。不料當年當地遭遇干旱,他種植的小麥和油菜籽全部遭遇絕收。
圖為賠付明細。張瑋 攝
四子王旗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烏蘭察布市西北部,歷年平均降水量在110~350毫米之間,屬于溫帶半干旱地區。2018年4月30日,孫彩兵以及另外7戶種植戶所在的四子王旗萬億糧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下稱合作社)在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購買了一份保額為1943600元的油菜種植保險,承保面積為9718畝,并購買了一份保額為1917200元的小麥種植保險,承保面積為9686畝。
農業保險是市場經濟國家扶持農業發展的通行做法,在中國,農業保險又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去年買保險時趕上國家農業保險的好政策,各級政府共給了我們80%的補貼,就是為了穩定農民的收入。”孫彩兵嘆口氣說,“這可好,賠付款連我們買秧的錢都不夠。”
在孫彩兵的投保告知書中記者看到,在保險期內,由于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及病蟲草鼠害造成保險農作物直接物質損壞或滅失,且旱災、高溫、凍災、病蟲草鼠害、泥石流等損失程度在30%以上的,保險人按照條款規定履行賠償責任。
當地另一位投保人李玉良告訴記者:“我們在2018年4月30日向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四子王旗支公司繳納保險費,當時保單上的賠付條款規定旱地小麥和油菜籽均為200元/畝。”
然而2018年7月,當地一整個月沒有有效降雨,村民所種植的農作物大受影響。
“去年8月初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來田地里勘查干旱情況,確定是絕收,并于8月6日在村委會大門口張貼了賠付公告,其內容是按照200元/畝來賠付。”李玉良手機里拍下了當時所張貼的公告的內容,并提供給記者。
記者注意到,公告上的落款日期是2018年4月28日,但那時莊稼才剛剛播種。
“他們有可能提前打印好的,當時在村委會門口也就‘貼了一下’便撕了,但是大家也都看到了。”孫彩兵說。
“11月份,保險公司讓我們去簽字領賠付款,我們發現賠付金額變成了小麥38元/畝、油菜籽28元/畝,這都不到我們單位保額的20%啊。”另一位投保人王毅說。
記者問及“對于賠付款突然變動,保險公司是否給予過解釋”時,孫彩兵說,他們就說這是賠付補償款,只能爭取到這么多了。
對此,記者專程來到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四子王旗支公司了解情況。該公司農業保險部經理張臣得知記者來意后表示不接受采訪。
隨后,記者來到四子王旗宣傳部進行溝通,宣傳部表示他們正在聯系保險公司負責人,但截止到記者發稿時,仍未得到任何回應。(完)
本文地址:http://www.gfwjjx.com/xinwen/171125.html
人中國社科院的調研數據顯示,受人口老齡化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擴面等影響,2046年開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人數下降趨勢將加快,到2050年參保人數約19846.1萬人,年...[查看全文]
所以,這對這部分人群,我分別從人口普查分類方面、政府扶持方面、社會保險方面、醫療保障方面、精神保障方面以及從人口政策方面提出了幾個建議。 《中國經濟周刊》:隨著...[查看全文]